科研概况
近年来,学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,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,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驱动,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,大力发展科学研究,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。经过多年的建设,学校发展重点更加突出,学科研究特色更加显著,科研条件明显改善,科技创新能大幅度提升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,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。
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。有专任教师一千余人,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80%,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40%。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、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第一、二层次人选、全国优秀教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、全国名中医、省级高层次人才、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、四川省优秀教师、四川省“四有”好老师等省级及以上称号700余人次。
学校始终坚持以医学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,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。2016年至今,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1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473项,获科研经费约9.9亿元。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,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,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;作为联合署名单位,在《Nature》上发表学术论文;曾在《Lancet》上发表个案,影响因子超过50分。现有授权有效专利1290项,发表SCI收录论文5541篇。
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89个,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5个(其中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(共建)1个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、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、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个、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、四川省院士(专家)工作站1个、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),是“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”牵头单位。获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团队46个。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结合,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。有以医药、医疗器械研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,与泸州市高新区合作共创的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并获准通过,与泸州市共同成立“西南医科大学—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”,与泸州市、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组建“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”。学校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。
学校主办有《西南医科大学学报》和《医学与法学》两本学术期刊,均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期刊。《西南医科大学学报》2016年被评为“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”,2019年被评为“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”,全国共有机构用户5000余个,包括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国家图书馆、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等国内外高端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