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调好闹钟,终于抢到了孙老的号”
时间:2023-02-20 作者:图文:马艳萍 叶晓霞 点击数: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特需门诊的诊室里,94岁的全国名中医孙同郊教授正在坐诊中,她时不时与跟诊的学生讨论着处方中几味药材的增减。桌旁共坐着三位学生,厚厚的本子记录着看诊的全过程——老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,都在这诊间的一句句话里了。
一位位患者将手腕放上脉诊垫,孙老将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搭上脉搏,浮、沉、迟、数,脉象读懂虚实寒热。此情此景,让人想起两句诗来,“不愿闻达于诸侯,一心只在三指间。”
在耄耋之年,孙老坚持上门诊,挂号待诊的患者数不胜数,大家对她的信任可见一斑。虽然各种荣誉加身,孙同郊教授却和蔼可亲得宛如邻家老奶奶。
带着女儿来看救命恩人
上午十点多,挂了号的患者还没来,已经连续看诊两小时的孙老靠在椅子上休息。学生提醒她,今天估计十二点半才能看完所有患者,孙老笑着说:“没关系,不怕,我们等。”话音刚落,两母女敲门进入了诊室。
母亲刚坐下,就眼泛泪光地对孙老说:“孙老,是您救了我的命!听说您星期三上门诊,我调好闹钟,终于抢了孙老您的号!”原来这位母亲于2014年患了严重的萎缩性胃炎,因病情严重引发焦虑,患上了抑郁症后,慕名来找孙老看病。当时孙老的一句话鼓励她坚持治疗,“没事,可以治好的,相信我。”就这一句话,她坚持吃了三年孙老的药,病情明显好转。
“孙老的药只要几十元一副,效果还好,真的太良心了,我就信孙老!”患者激动地在诊室说道。
开好药母亲连忙起身,护士开始叫下一位患者,原来患者就是这位母亲的女儿。22岁的女儿月经经期长、睡眠质量差,在孙老这看病,吃了孙老的中药后明显好转。但因为去年考研熬夜学习、压力大,又出现了之前的症状,想继续吃孙老的药,却因搬家弄丢了珍藏的药方,看到医院公众号的消息,赶紧来找孙老看病。
两母女看诊完后,连声道谢着起身准备离开,快走出诊室时,母亲又回头对着孙老说“有您真好!”
9旬名中医与9个月宝宝
最后一位患者是一个9个月大的宝宝。从4个月时就开始长湿疹,辗转多家医院,用了一些低含量的激素药物,也开过中药,可宝宝年纪太小了,吃不进去中药,一吃就吐出来了。就这样病情一直反反复复,宝宝遭罪,父母担心。
通过了解,原来宝宝的妈妈在读大学期间一直长青春痘,宝宝的外婆就带她来看孙老,坚持吃药后痘痘消了许多,如今她又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就诊。
孙老拿着放大镜,看完父母画的湿疹分布图后,一边逗宝宝张嘴伸舌头,一边抓住机会看宝宝的舌苔,又慈祥地牵起宝宝的小手,检查长湿疹的地方,看完笑着直夸宝宝真乖。
检查完后,孙老耐心地告诉宝宝父母,宝宝症状属风热,因考虑到小娃娃脾胃虚、用药讲究,于是只开了三味药,用于食疗辅助,洗澡时注意水温,半月后再来复查。
“孙老,您还记得我吗?您开的中药,我坚持吃了三年,身体调理得很好。”38岁的邹女士因红斑狼疮找孙老看病,多年来未复发,这次她又因为颈部长了淋巴结、咽炎反复发作找到孙老。
69岁的郑先生是肝病患者,伴有高血压,三年前做过肝脏手术。这次他带着一大叠检查资料前来就诊。
30岁从泸州市合江县来的年轻人
前一晚从达州市赶来的中年男子
想吃中药调理的肝硬化患者
一大早来排队抢号的中年妇女
从海南飞回来看病的老病人
……
每一位患者都带着他们的故事而来
带着他们的病痛和渴求安康的希冀
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孙老诊室
看完12位患者
已过中午12点30分
孙老才起身缓缓地离开诊室……